作者︰江鵝
這是一本散文,敍述作者在中藥房成長的一些有趣的或者悲傷的故事,後來被改編成電視劇,女主角名叫陳嘉玲。
江鵝在自序中說自己是六十幾年次出生的女孩,長成一個現在隨處可見的六年級女性,無論是聽著別人的話還是自己摸著路走來,都是貨真價實地花了半輩子,才活成如今這樣一個和大家一樣,既成材又不成材的普通女人。
其實她一點也不普通。以同為六年級女生的我為對照組的話。
基本上生長在中藥房這件事就不普通了,在金門,我知道的中藥房就街上那二間而已。
普通女人是沒什麼機會到國外讀書的。要會英文已經不容易了她還能翻譯德文。
普通女孩不會想到要把溫度計咬斷只為了把玩裡面的水銀。
普通女孩不會把自己拿來當滾樓梯的實驗品。
那年代的普通女孩應該也沒機會被強迫學鋼琴吧。
年過四十才開始讚許自己普通得理直氣壯。我想,就算年過五十我也很難活得理直氣壯。
民以食為天。
書中提到的食物很多,她和阿嬤上市場偷吃了不少美食而我和媽媽上街只有吃綠豆稀飯的記憶。
她們家冬至要吃「客家菜包」,想起媽媽做的菜粿,無人能比的美味。家裡的菜粿不純粹是菜餡,有加豬肉絲和石蚵,鮮美的味道(和七餅包的饀差不多)。粿皮是有加地瓜泥進去和的,既Q又有甜味。
「菜炸」,喜歡炸東西的媽媽也會順手炸素的,因為她堅持某些時日必須吃素。媽媽的菜炸有青蔥丁,紅蘿蔔絲,有時是純的芋頭絲。
她在小奇同學的糖廠宿舍家領悟到︰從容安心的父母,比較容易生養出從容安心的孩子。
就如同她自己古靈精怪的性格其實也是有遺傳基因和家庭教養的影響。從小和阿嬤一起闖了不少秘密,在阿嬤身上學到了人情世故,學到了親人與親戚的差別。學到了「阿嬤除了疼我也會用我,她不是不愛我,只是當我自己人,讓自己人去做一些自己會做的事。」
「如果現在太不開心,哪有力氣關心以後開不開心?阿嬤大概沒想過這個總結,她只是日復一日在我面前這樣做。」
阿嬤非唱不可的〈純情青春夢〉,作詞人陳昇的夫人也很愛,有次跨年演唱會要求陳昇非唱不可。
「唱歌來解憂愁,歌聲是真溫柔,查某人嘛有自己的願望」身為阿嬤,也曾是個少女,也曾有過自己的願望。
「不是阮不肯等,時代已經不同,查某人嘛有自己的願望」個人比較喜歡這句。
童年能夠在阿公阿嬤爸爸媽媽還有弟弟的圍繞下成長,吵吵鬧鬧溫溫馨馨的一年又一年,既普通又不普通的生活日常,是個幸福的女孩呢。
電視劇的結尾,陳嘉玲買下了小時候以為的鬼屋,小陳嘉玲來找她,兩人一起粉刷白色的木窗框。
「親愛的陳嘉玲,從現在開始,從這裡開始,不要再忘記了。我想要對妳說︰對不起,謝謝妳,還有,我愛妳。」
有朝一日,但願我,也能這樣對自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