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二場演唱會的2018年,巧的是,三位歌手同在這一年,或早或晩的來到這片花甲園地。
2018年6月9日,台北小巨蛋。三個女人的壯闊人生《回聲》演唱會。
三十三年前三個女人合作了一張取名《回聲》的唱片,三毛用她半生的故事寫成了11首歌詞,再由當時很厲害的音樂人譜成曲,最後由潘越雲和齊豫或獨唱或合唱的演繹出來(三個熱愛波西米亞風的浪漫女子)。
《回聲》取之於三毛的英文名字Echo,也是整張專輯的精神象徵,三毛用這11首歌來跟自己對話,她說:「回聲是一種內心的呼喚,它常常趁人出其不意的時刻跑出來,提醒人一些自以為漠然的往事,然後叫人怔坐整個暗夜,無以遁逃。」
齊豫(1957年10月17日),潘越雲(1957年11月19日),與三毛姊姊合作的當時倆人都是二十八歲的青春少女(年輕的臉龐有點酷有點帥),在三毛去世的二十七年後辦了這場紀念性的演唱會是因為有所感應,時機到了,該做了,而且相信三毛姊姊一定也會到現場共同參與的。
第一次走進小巨蛋彷彿村女走進大城市,光是看到座椅的面積與高度就驚訝得“哇”。接著找到座位就坐後,竟然腿軟(往下俯視的斜度與高真的很驚人),想到不小心滾下去的話……怎得了。隨著空位慢慢被填補之後,恐懼感也慢慢消失,然後突然發現,人也太多了吧!這輩子第一次親眼目睹這壯觀的人群,只能說,鄉下來的就是鄉下來的。
「請聽三毛、齊豫、潘越雲的回聲」三毛的口白,演唱會的開場,一開始就是一個驚喜。舞台四面垂掛著白紗般的投影布幕,高科技的光影視覺藝術給了這場演唱會高質感的氛圍。透過布幕重現了年輕時的三個人,當然還有親愛的荷西與遼闊的撒哈拉沙漠。還有好看的歌詞書寫,齊豫的告白,潘越雲的告白,好個詩情畫意的夜晚哪。
齊豫的歌聲,完美得無可挑剔,既遼闊又空靈而且是有力度在支撐的。她是個非常適合唱以詩入歌的人,就算你沒聽過或是不熟悉,只要齊豫一開口,你必定能立刻投入其境,享受她所帶來的天籟之音。
潘越雲的歌聲,低沈富磁性,國語台語都有她獨特的味道。這夜她唱的幾乎都是電視電影主題曲,畫面感十足。
安可曲前的最後一首歌是三毛死後羅大佑寫給她的〈追夢人〉,在音樂結束前的一個斷點,磞的一聲灑落一片金光燦爛,美呆了,好想好想站在那裡被灑滿全身……。
「問回聲每個人心裡不醒的夢」,有夢,最美。
2018年9月22日,台中中興大學惠蓀堂。「華人公寓」30周年巡迴演唱會。
陳昇(1958年10月29日),《華人公寓》是他2018年的第一張專輯,也是他的流浪日記第四部曲。首部曲《麗江的春天》,二部曲《家在北極村》,三部曲《延安的秋天》,這是喜歡旅行喜歡說故事的他特別的記錄方式。
1988年出道以來的三十年間,陳昇所發行的個人專輯加上新寶島康樂隊的專輯超過了三十張,而這二年更是創作力大暴發,2017年發行了二張很台以及很外省的《歸鄉》《南機場人》,2018年發行了《華人公寓》以及重溫初心的《無歌之歌》,據他個人所言,這麼拼是因為怕死(眼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的走了),所以呢想做的事就要趕快的完成。
跨年演唱會是陳昇的招牌,六十歲這一年是連續舉辦的第25年(目標是唱到九十歲),除了音樂,他也是個寫作老手,出版了9本散文與小說。
他給人的形象不外乎愛喝酒愛說笑,放浪不羈。但其實他是個專情又浪漫又會下廚的男人,是會和夫人手牽手睡覺的那一款,唯一的緋聞對象是他的愛徒劉若英。
奶茶是他叫出來的,因為他愛喝奶茶而她是他的助理,直接叫奶茶就知道他要喝奶茶了。他對她而言,如師如父,因為愛她所以親自把她推離身邊,親自把她推向巨星之路。
在一場意外之後,他開始了鐵人三項的復健之路,年紀漸大就去掉慢跑剩下游泳與單車成為日常的習慣。也是這場意外,受損的腦部令昇哥再也無法彈心愛的吉他了,還好他還有個厲害的武器,口琴。
吹口琴的老男孩依然帥爆了。
演唱會的舞台立了一個超大螢幕,開唱前是一扇古典的大門,上頭標示著1988,開唱後每首歌都會以跑馬燈的方式秀出是哪一年的哪張專輯。
好伙伴阿Van佔了很大的篇幅,「新寶島康樂隊」的歌是陳昇演唱會必備的曲,既歡樂又具代表性。從這樂隊不難看出陳昇愛台灣的心,台語客語原住民語,想學母語就來聽聽看吧。
1992年在潘越雲即將離開滾石前,陳昇幫她製作了一張台語專輯《純情春青夢》,專輯同名曲〈純情春青夢〉千唱不厭倦的一首歌呢,這也是開創了台語界的新女性時代(阿潘去掉了哭腔的悲情)。
另一位六十歲的音樂大師李宗盛(1958年7月19日),自2013年至2015年一共舉辦了34場「既然青春留不住–還是做個大叔好」世界巡迴演唱會。
從小李到老李,從情歌大師到心靈導師,張艾嘉曾說: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首李宗盛。可見他的創作量及傳唱度之高。
李大師近些年有三首真切直搗人心的歌,2010年〈給自己的歌〉收錄於縱貫線《南下專線》,「舊愛的誓言像極了一個巴掌,每當你記起一句就挨一個耳光,然後好幾年都問不得聞不得女人香。」真的是在說自己無誤。2013年發行單曲〈山丘〉,「越過山丘,雖然已白了頭,喋喋不休,時不我予的哀愁,還未如願見著不朽,就把自己先搞丟。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從曲到詞歷經十年說的是老李的一生,有悔悟有遺憾有灑脫。2018年發行單曲〈新寫的舊歌〉,「比起母親的總是憂心忡忡,是啊,他更像是個若無其事的旁觀者……兩個男人,極有可能終其一生只是長得像而已……」這是一首獻給已逝父親的歌,一首關於反省與講和的歌。
2002年大師在上海創立李吉他手工吉他品牌,正式成為一名製琴師,這是他身為音樂人的夢想,想替東方的創作人製一把好琴。
對於製作人身分而言很重要的一位歌手今年也一樣六十歲了,那就是陳淑樺(1958年5月14日)。
1988年,李宗盛幫陳淑樺製作的首張專輯《女人心》,收錄有〈那一夜你喝了酒〉〈別說可惜〉等,為陳淑樺打造出都會女子的新形象。1989年第二張專輯《跟你說,聽你說》,收錄有〈夢醒時分〉〈你走你的路〉〈傲慢與偏見〉等,這張專輯創造了華語唱片百萬張銷售的紀錄,不僅將陳淑樺推上事業巔峰,也讓李宗盛有了「百萬製作人」的頭銜。
1988年,繼《女人心》之後,其實陳昇也幫她製作了另一張專輯《明天,還愛我嗎?》,除了專輯同名曲還收錄有〈美麗與哀愁〉〈亞瑟潘的四個朋友〉,有別於前張的都會風,這張走的是文青風路線。
多令人懷念的名字啊,陳淑樺。八歲參加歌唱比賽出道,小小童星被媽媽一路護送著沒斷過卻也因此無法長成獨立自主的大人,這樣的她要如何禁得起喪母之痛?走不出來的她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人群,離開螢光幕。親愛的淑樺姊姊,一切安好。
上述這些位歌手都曾經是滾石的一分子,好有緣分的一群人呢,共同經歷了台灣音樂史上的黃金年代,創造了那麼多的經典又經典供後人傳唱不朽。
1958年出生的還有結合知性與感性的陳文茜(3月25日),我經常收看她的《文茜世界周報》來補充自己與世界的連結。她主持電視主持廣播,她不僅熟稔政經也關懷人文,對於音樂更是從小就接觸並熱愛著。她同時也是一名作家,出版過十多本書,且在六十歲這一年又出版了二本和生命課題相關的書籍《愉悅哲學》《為愛奔波:毛小孩們教我的生死課》。她是李敖眼中最聰明的女人,情史轟烈,膽膱過人。
11月15日出生的幾米今年也六十囉。1998年出版第一本繪本《森林裡的秘密》到現在正好二十年整,這期間他一共出版了66種圖書,為了紀念這創作的里程碑誠品攜手幾米在台灣、香港以及大陸舉辦了聯展「我的世界都是你–幾米創作20週年原畫展」,而台北場是從11月3日至11月25日於誠品信義店六樓展演廳展出。這場展覽除了近百件的經典繪本原畫還有首次登場的2幅新嘗試油畫以及8座頭碰頭系列的彩色銅雕創作,金色的小人偶與巨大的紅蘿蔔、黃色香蕉、藍色馬兒……頭碰頭俏皮得可愛。
幾米所創作的圖文看似溫暖療癒卻又不時透露出一股淡淡的哀傷與寂寞,這或許和他的血癌經歷有關吧,有種修復心靈的痕跡存在。幾米風潮十多年了至今仍不退燒,聯名商品含蓋了文具寢具家具衣服包包……一種包山包海無所不賣的氣勢。差點忘了,還有電影呢。
幾米的裝置藝術做到哪哪就是拍照的熱門景點,「100路月亮公車」「宜蘭火車站–幾米廣場–幸福轉運站」「台東比西里岸」……就連日本也愛他「街角圖書館–幾米火車站」。帶給人們幸福感的男孩女孩小貓小狗們,當然還有無法忽視的暖暖巨兔,真是太感謝了。
國際巨星瑪丹娜(1958年8月16日)絶對是今年最霸氣又性感的花甲女王了,雖然我對她沒特別的喜愛,但不可否認的她那股「姊,無所畏」的態度,紮紮實實是個女王風範。遙不可及。
六十歲到來的那一天,願我能以從容自在隨性又優雅的姿態來迎接她,若有幸等到那一天的話。
寫於2018年12月
2020年10月29、30日 刊登於金門日報
二年前投的稿突然被刊登出來,真不知該作何感想?稿費還是要給喔~